
本港進入流感高峰期,近日天氣也開始轉冷。 許多民眾感染流感痊癒後容易疏於防範,其中香港最常見便是繼發感染肺炎球菌,隨時「病完又病」。 一旦感染後,除會再次發燒,更會引發鼻炎、肺炎等,嚴重更可能出現入侵性疾病,在兒童及長者身上尤其嚴重。 接種疫苗現時是預防肺炎鏈球菌最有效方法之一,亦可與流感疫苗同時接種,達到「雙重保護」
肺炎鏈球菌感染泛指由肺炎鏈球菌(或稱肺炎球菌)所引致的疾病。 醫學界至今發現超過 100 種血清型的肺炎鏈球菌,絕大部份能夠存活於人體並常見於上呼吸道鼻腔內,主要經由飛沫或接觸受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傳播。
肺炎鏈球菌一般可引發鼻炎、鼻竇炎、中耳炎等疾病,嚴重者甚至會併發致命的入侵性疾病,如侵襲性肺炎、敗血症和腦膜炎等。 發生率於2至4歲及65歲或以上人士較高,而血清三型為本港主要導致侵襲性肺炎球菌疾病的血清型。
流感容易引起繼發性肺炎鏈球菌感染,因為感染流感後,呼吸道會更容易受到細菌入侵,讓肺炎鏈球菌有機可乘。 流感一旦併發肺炎球菌感染,緊接著感冒症狀會再次發燒,出現帶顏色,又濃又稠的鼻液或痰、咳嗽持續及哮喘等。 若肺炎鏈球菌入侵血液,可令情況瞬間惡化,例如肺炎便可導致呼吸衰竭及死亡等。
為預防肺炎鏈球菌,疫苗接種是最有效的方法,現時最常見的疫苗種類分為「肺炎鏈球菌結合疫苗」(如十三價疫苗、十五價疫苗、二十價疫苗)及「二十三價 肺炎球菌多醣疫苗」。
科學數據顯示,十三價疫苗能有效預防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疾病,以及肺炎鏈球菌引致的非入侵性肺炎。 二十三價疫苗則含有較多血清型種類,理論上可提供額外的保障,亦可有效預防侵入性肺炎球菌病,但對於預防肺炎球菌引致的非入侵性肺炎的效能卻未如理想,讀者 需要先了解清楚。
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現時已納入港府的政策,衞生署會為2個月大和4個月大的兒童接種十三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,並在1歲時接種加強劑。 至於 65 歲或以上的長者,合資格人士可獲資助到已登記參與計劃的私人醫生接種疫苗。
曾患侵入性肺炎球菌病、免疫力缺乏症、慢性心髒病、肺、肝、腎等疾病、裝有人工耳蝸等均屬高風險人士,「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」亦建議有關人士應接種 一劑十三價疫苗,一年後再接種一劑二十三價疫苗。
肺炎鏈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是可以同時接種,俗稱「左流右肺」。 即時同一次接種,左手接種流感疫苗,右手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,毋需分開兩日接種。 市民如擔心染病影響新年佳節,除了考慮在公眾場所戴口罩,也應盡快接種疫苗為上。
「01醫務所」與慈善團體【醫善同行】合作,逢週日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醫健文章。 醫善同行於2019年成立,期盼凝聚社會上的愛心和力量,鼓勵有心人踴躍參與醫善同行舉辦的義工項目,各展所長,幫助弱勢社群。
醫善同行會以專業團隊的運作方式,致力於提升贊助人與讚助機構的信心,達到取諸社會,用諸社會的目標。
網站亦會為巿民提供正確的醫療資訊;並舉辨不定期的醫療健康講座和義診,同時積極與其他社區組織及醫療機構協作,為市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優惠。
留下評論